image description

持续的进步

KTZ 在2024年创造新的运输记录
image description

JSC NC KTZ综合规划总局分支机构负责人瓦迪姆·科普洛夫(Vadim Kopylov)在接受1520International采访时,分享了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的运营情况和未来计划。

Копылов

KTZ在2024年取得了哪些成果?2025年的目标是什么?

在2024年,铁路运输的货运周转量创下历史新高,达2721亿吨公里。整体货运量增长2%,达到3.032亿吨。

此外,过境运输已连续八年保持稳定增长,并在2024年创下新纪录,达到2740万吨。

过去三年内,货物运输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在过去三年里,运输货物的种类没有出现重大变化,显示出物流行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运营并优化配送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稳定性有助于加强承运人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降低物流链中断的风险。

对于提升哈萨克斯坦过境运输潜力,你们有什么计划?

发展哈萨克斯坦的过境运输潜力是国家的首要任务。JSC NC KTZ正在实施一项综合战略,旨在提升穿越哈萨克斯坦的交通走廊竞争力,增强该国的过境运输吸引力。

            全球过境运输的稳定增长凸显了哈萨克斯坦在东西和南北运输市场中的战略地位,我们正系统地推动多元化过境运输路线的发展。

            我们认识到跨里海运输走廊的巨大潜力,正在开发跨哈萨克斯坦铁路走廊,这条线路将从中国边境延伸至里海港口。

            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运输需求,我们正采取措施提升过境运输能力,包括改善基础设施,特别是枢纽地区的建设。

            在2025年,我们计划完成多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多斯特克(Dostyk)—莫因特(Moyynty)铁路区段的第二轨道建设和阿拉木图(Almaty)绕行铁路建设和莫因特—克孜勒扎尔(Kyzylzhar)铁路段延长工程,这两条轨道都是跨哈萨克斯坦铁路走廊的关键要素。

            对于其最终开发,计划建设Moyynty-Kyzylzhar段,延长Dostyk-Moyynty线,并对1600公里的现有轨道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一现代化包括增设新会让站、发展铁路枢纽、建设自动闭塞系统。

            这些项目将打造一条现代化集装箱运输走廊,配备双层集装箱列车和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新一代机车。 此外,达尔巴扎(Darbaza)—马克塔拉尔(Maktaaral)铁路预计于2026年完工,同时巴赫特(Bakhty)—阿亚戈兹(Ayagoz)铁路第三通道建设仍在推进中。

我们已建立运输与物流集群,并在主要运输线路上开展物流合作:

-          北部走廊:由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联合成立的UTLC公司运营

-          中部走廊: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联合运营,中国计划加入;并与新加坡PSA公司开展合作

-          南北走廊:与阿布扎比港口集团合作成立物流公司,并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合资设立新企业

所有运输线路均实行具有竞争力的运费政策,以保持持续增长。
JSC NC KTZ继续推进全球运输和物流网络建设,扩展国内外货运码头。

我们目前运营五个主要货运码头:连云港港口,西安国际陆港干港,多斯特克站货运码头,霍尔果斯门户干港和库雷克港渡轮综合体。同时,我们正在建设四个新物流枢纽:阿拉特(Alat)港口货运码头,阿克套(Aktau)港口集装箱枢纽,谢利亚季诺(Selyatino)站货运码头和一个凯德特兰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货运站物流综合体,阿拉木图-2站物流综合体。

国内方面,我们计划在阿斯塔纳(Astana)、阿尔滕科尔(Altynkol)站、科斯塔奈(Kostanay)地区建设新的货运码头。

            为了提升货物处理速度和精确度,我们正在实施数字化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输透明度和效率,助力合作伙伴的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是我们发展的核心方向之一。通过与邻国及全球伙伴的积极合作,我们能够优化边境通关程序,促进区域一体化,共同开发新物流线路和服务。

作为股东,您如何评价UTLC ERA的表现及未来潜力?

UTLC ERA在面对外部挑战的情况下仍保持稳步增长,这充分展示了其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在2024年,UTLC ERA的运输量增长80.3%,达到38.07万标准箱(TEU),显示出市场对该服务的强劲需求,并证明了我们的战略决策的有效性。

           公司运营保持顺畅,与股东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路线的发展。UTLC ERA是一个极具潜力的项目,我们对其未来的持续成功充满信心。


Read next content